第151章 故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51、故人

    女皇刚继位时, 曾爆发过琅琊王、越王谋反,但不到一个月就事败。二王谋反与其说是被朝廷军平息的,不如说是他们无能,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如今已进入垂拱三年, 神都政局安稳, 各地风平浪静,女皇执政逐渐走上正轨。谁都没想到在这个时候, 国内竟然爆发叛乱。

    而且, 还在富甲天下、通衢南北的扬州。

    二月, 加急军报传回洛阳。李朝歌都已经回府, 突然听到宫里宣召,立刻和顾明恪换衣服进宫。

    女皇深夜把众多宰相汇集起来, 商讨扬州叛乱一事。大业殿里气氛十分凝重, 兵部侍郎说:“叛军以吴王的名义起兵, 传布檄文到各州县,十日内就聚集士兵十余万人。扬州富庶,还有运河沟通南北,若是放任下去, 恐生大患。”

    这次叛乱和之前那次不同。二王叛乱是一群乌合之众,短短几天犯了不少致命错误, 很快就自取灭亡。但是这次扬州之乱却条理分明, 疾而不乱,明显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另一个侍郎问:“吴王在寿州, 为何会突然出现在扬州?是不是他们派人假扮的?”

    许多人心里都有这个疑问。女皇行事虽然隐秘, 但是死人这么大的动静根本瞒不住。朝中人这段时间都隐隐听说过,吴王和吴王妃染疾,恐怕要不了多久, 女皇就要让他们“病逝”了。

    兵部侍郎摇头:“扬州长史被杀之前曾送出密信,信中说确实看到了吴王。若真是人假扮的,扬州长史应该会在信中示警,但他除了提醒朝廷,并没有提过吴王之疑。要么此人足以以假乱真,要么,这就是真的吴王。”

    李许去扬州后,假称奉女皇秘旨,要让扬州长史开府库,还说要发兵征讨高州。扬州长史觉得不对劲,写信报告朝廷,结果信刚送出去他就被杀了。其余不肯顺服的官员也被斩首示众。如今,扬州内外都换上叛军的人,城内的动静朝廷一点都探听不到了。

    众人争论吴王到底是真是假。这件事非常重要,决定着接下来他们要用什么策略平叛扬州。李朝歌没有来由,莫名觉得李许是真的。

    造反是大罪,自古以来都是骂名,叛军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往往都要扯面旗子,就如当年陈胜吴广起事要用扶苏的名义。扬州叛军也类似,如果他们真要找人假扮皇子,假扮李怀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假扮名不正言不顺的李许?

    所以,李朝歌更倾向于那是李许本人。然而问题同样在此,李许被女皇关押在寿州,以女皇的心性,李许身边的守卫绝不会少。那李许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逃到扬州的?

    就算监视的人一时失察,李许逃走这么久,他们也一点都没发现吗?

    下方臣子争论吴王真假,而女皇坐在最上面,气定神闲地看着前线传过来的檄文。女皇看完后,指着檄文,对下方众人说道:“这就是你们的失职了。这篇檄文洋洋洒洒,才华横溢,写文之人必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你们身为宰相却没有将人才挖掘出来,给予他重用,竟让他跟随反贼漂泊,实乃尔等过失。”

    大乱关头,女皇不为造反着急,反而还赞美写檄文的人有才。众臣拱手,应下女皇的指责,李朝歌也跟着行礼。

    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动,这才是为君者的气度,有了女皇开头,殿中众人心态都安稳下来。

    李朝歌心想,不愧是能为自己铺路十年的人,女皇还是沉得住气。扬州叛乱,女皇真的不着急吗?她要是不急,也不会连夜宣召他们进宫。

    但李许骂女皇僭窃帝位,□□恶毒,以恢复李唐的名义造女皇的反,越是这种

    时候,女皇越发要稳住阵脚,拿出皇帝的气度来。若是她愤怒生气,反而证明檄文里骂的不错,到时候民心涣散,周武政权才是真的危险了。

    众相讨论了半天,一直在纠缠李许是不是真的。女皇说:“无论吴王是真是假,扬州叛乱总是事实。没必要纠结吴王真假,尽快平息造反才是真。征讨叛军的人选,你们有什么推荐?”

    众人一听女皇的话音,便知道扬州那位吴王是真的了。他们也不追究吴王为什么死而复生出现在扬州,转而讨论起出征人选。他们提了好几个人,也不知道有意无意,没有人提李朝歌。

    洛阳现在可以调动的兵力有二十万左右,过几天各州道支援,前去扬州平叛的军队只会更多。二十万军权,足以左右政局,没有人敢交给李朝歌。

    李朝歌听了一会,心里明白了,这些臣子心里还想着李怀。他们如此害怕政权继续落到女人手里,连造反这种大事也不肯放松。

    但是,事情由不得他们。

    早朝争论了三天主帅人选,第四天,江南又传回急报,说叛军中出现了异人,刀枪不入,水火不侵,他们冲锋在最前面,仿佛根本不知道疲惫。种种描述,很有当年朔方之变的影子。

    这下所有人都吓到了,女皇再一次召集会议,他们谈了一个时辰,最终决定让李朝歌作为副将去江南。

    当年朔方之变莫名其妙就消失了,这么多年没人知道幕后主使的下落。万一这次还是同一拨人,那王朝危矣。危机关头没人顾得上党政,众相几经斟酌后,女皇下令,任命左玉钤卫大将军为扬州道大总管,领兵三十万,任命盛元公主李朝歌为副职,大理寺卿顾明恪监理军事,讨伐李许。

    至于顾明恪为什么会去,完全是他自己要求的。本来队伍中已经有李朝歌,顾明恪身为大理寺卿,之前未曾有处理军务的经历,又是李朝歌的驸马,按照避嫌不该随行。可是顾明恪主动向女皇请命,女皇觉得队伍里不多他这一个,便同意了。

    叛乱刻不容缓,大军很快就要出发。盛元公主府的侍女听说扬州发生叛乱,还没打听出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得知驸马公主都要出征。侍女们吓了一跳,慌忙给两人收拾行李。

    出发前一天,盛元公主府灯火通明,顾明恪坐在偏院查看地图。李朝歌推门进来,见他坐在这里,道:“你倒会躲清净,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这里是顾明恪没有搬到主院前住的地方,已闲置了很久。李朝歌走过来一看,发现他把前些日子画好的舆图也搬过来了。李朝歌拿起一卷,问:“在书房放的好好的,你怎么把这些搬出来了?”

    “主院人太多了,我在书房被她们吵得头疼,就随便寻个清净之地。”顾明恪长袖收敛,将卷轴归

    151、故人

    拢到一边,问,“你怎么来了?”

    李朝歌叹气:“侍女在打包行李,我都说了一切从简,她们却觉得这个是必需的,那个也是必需的。我不想听她们咋呼,就出来寻你了。”

    说着,李朝歌环顾四周,道:“你倒是会躲,我找了好几个地方才找到这里。”

    顾明恪没有应话,劝道:“她们也是为你好。之前你虽然时常出城,但毕竟在洛阳周边,这次却要随军出征,一走不知道几个月。她们不放心也是常理。”

    “我明白。”李朝歌点头,“但她们准备的东西我不会带,现在听她们提醒我哪一样放在哪里,我还挺不好意思的。干脆不听,明天扔下的时候也不会太愧疚。”

    顾明恪轻轻笑了,这是李朝歌能干出来的事情,他都能想象到明日大军出发后,侍女

    们发现打包好的行李一样没少,该多么震惊。顾明恪说:“多少还是准备些,这次,恐怕不太平。”

    “我知道。”李朝歌靠着桌案,长长呼了口气,“本来我是不用出征的,可是前线突然冒出来刀枪不入的武士,而且他们生怕朝廷看不出来这些人和普通人不一样似的,还给武士戴了面具。扬州之人就是在提醒朝廷,这不是寻常的叛军,变着法逼我去扬州。我总觉得,他所图不小。”

    顾明恪听后不言语,他静了一会,忽的问:“你怎么知道不是李许?”

    “他?”李朝歌轻嗤,“他有这个脑子吗。要不是有人给他撑腰,他恐怕连反对女皇都不敢。”

    女皇可以说是高宗所有子女的噩梦,一提到女皇,别说李怀,就是李贞李许也战战兢兢。想起李贞,李朝歌道:“李许已经到了扬州,李贞多半也在。吴王妃和李贞的驸马,是不是都凶多吉少了?”

    顾明恪心里很肯定,以他对那个人的了解,吴王妃和权达必然已经遭遇不测。可是,表面上顾明恪却清清冷冷,说:“不曾接到寿州、袁州报案,我也不知。”

    李朝歌斜倚在桌面上,漆黑的眼珠盈盈地看着他:“你不知道?”

    顾明恪不答反问:“我从哪里得知?”

    他不愿意认,李朝歌也不勉强。她叹了一声,虚虚望向跃动的烛火,说:“到底是谁,马上就知道了。”

    江南叛乱,朝廷三十万大军整装待发。出征当天,女皇携文武百官、内外命妇亲临城门,为大军践行。

    主帅在前方宣誓,声若洪钟,豪气冲天。李朝歌做为副将,这种场合不该出头,便安静地待在一旁。六部宰相、武元孝、武元庆、李常乐、二张兄弟都在,甚至连久违的李怀也露面了。李朝歌明白,女皇这是故意带李怀出来正名。李怀才是高宗册封的太子,李许一个庶子,有什么资格起兵?

    张彦之站在人群之后,似乎有什么话想说。然而主帅在和女皇说话,张彦之不敢出头。好容易等君臣寒暄完,主帅回去整兵,马上就要出发。李朝歌早就等的不耐烦了,她转身走向自己战马。张彦之顾不得周围有人,慌忙叫住李朝歌。

    “盛元公主!”

    李朝歌回身,意外地看向张彦之。周围乱糟糟的,看似没有人注意这里,但四周毕竟有许多双眼睛,张彦之叫住她实在大胆至极。张燕昌眯着眼睛朝他们这边看来,连李常乐和武氏兄弟那边似乎也动了动,张彦之明知道自己在作死,却还是硬着头皮上前,举起酒杯,朝李朝歌敬了一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