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二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了今日的弹劾, 太子和索额图已经准备多日了,民间的那些议论之声只是铺垫,真正的战场还在朝堂。

    万岁爷要抬举诚亲王的意图太过明显,当年抬举直郡王与太子相争, 可直郡王毕竟占了长, 又有明珠相帮。

    诚亲王有什么, 一个用方子换来的铁帽子亲王, 还是那让人畏之如虎的活阎王之命。

    直郡王当年好歹知道经营名声, 诚亲王却从来都是不管不顾的。

    万岁爷若想要抬举诚亲王到可以与太子相争的程度,那可比当年抬举直郡王费劲多了。

    当年再怎么抬举直郡王, 一没有给爵位,爵位是去年才封的, 二也没有特意抬举惠妃,惠妃的四妃之位那是靠肚子争气得来的。

    可是轮到诚亲王, 这位在山西做事顾头不顾腚的,万岁爷不光要在京城给诚亲王善后, 还为了抬举诚亲王, 升了荣妃为荣贵妃,这是当年惠妃母子都没办到的事情。

    索额图也好, 太子也罢, 在荣妃被升为荣贵妃后,不管诚亲王表现的再怎么不靠谱, 也将其视为大敌。

    今日,万岁爷能为了抬高诚亲王的地位而封荣妃为荣贵妃, 将来诚亲王仍旧不能在朝堂上与太子达成平衡, 焉不知万岁爷会不会再为了抬举诚亲王而将荣贵妃变成下一任皇后。

    从前万岁爷抬举直郡王, 给的东西大都是虚的, 出巡时带在身边,有事没事夸几句,赏赐些物件,安排到战场上去立军功……

    可到了诚亲王这里,万岁爷给的就太实在了,诚亲王不过是跟着万岁爷去战场上溜达了一圈,都未曾正面迎敌,也不曾指挥战斗,一个贵妃之位就这么轻飘飘地给了。

    圣旨刚下的那几日,索额图急得牙床都肿了,他不是不能明白万岁爷的意图,他和太子都清楚,万岁爷不希望他们这一方做大,朝堂上起码要有两拨人马达成平衡才行,这便是万岁爷要抬举诚亲王的原因。

    但凭什么呢,一国之储君凭什么要和普普通通的皇阿哥相争,诚亲王对太子不臣,几次三番在折子中状告太子,使得太子名声受累,身边的侍人也被换了大半,此仇不报,满朝文武要如何看待太子。

    因此,就算是惹万岁爷不喜,他们这次也要将诚亲王拽下来,使其在朝堂和民间的名声都臭不可闻,让万岁爷将来想抬举都没法抬举。

    大朝会开始之前,索额图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只要扳倒了诚亲王,万岁爷便很难再从剩下的皇阿哥里挑出一个能和太子相争的了,而诚亲王倒了,一切都会恢复从前,无论是内务府,还是户部,都将重新走上正轨。

    但让索额图始料不及的是,诚亲王作为今日这场大戏的主角,居然没来。

    他和太子不能看到诚亲王暴怒无能的样子了,倒还真有几分可惜,不过无论诚亲王来不来,结局都是一样的。

    有资格参加朝会的人并不多,京官只有正三品以上的才能参加朝会,除了官员,还有一部分被授予议政权的王公,以及被允许上朝参政的皇阿哥们。

    康熙知道今日会有人向老三发难,正好他也想看看太子如今到底能动用多少人。

    已经...

    灭亡的前朝,一个不知真假的朱三太子,便能引得一波又一波的人反清复明,可见在汉人心中,‘太子’的号召力有多强大。

    他当年选择立太子,便是看重了‘太子’这一位置在汉人心中的重要性,有了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朝堂便会更为稳固。

    但大清不是大明,大清朝的朝会上站着一半以上的满人,对满人来说,‘太子’还是个新鲜东西,不会像汉人那样重视。

    康熙既希望太子手中能用的人够多,又不希望太多。

    抱着一探究竟的想法,康熙自然不会在头几位大臣出来弹劾老三时便出言,他一直不表态,等着太子安排的人陆续站出来。

    “臣弹劾诚亲王在山西暴戾恣睢,动辄杀人,惹得民间怨声载道,此为山西数百名乡绅的联名上书,列数诚亲王十大罪状,还请皇上过目。”

    “臣弹劾诚亲王残暴不仁,杀人如麻,九个月间在山西杀人上千,使得山西百姓人人惶恐、夜不敢眠,范氏、王氏、孙氏等传承上百年的世族因畏惧诚亲王暴行,而举族迁出故土。”

    “诚亲王嗜杀成性,民间百姓畏之如虎,小儿闻名止啼。若不严惩诚亲王以正视听,诚恐再度发生民变。”

    “诚亲王在山西排除异己,大量捕杀官吏,又以人手不够为名向民间招收小吏,实则是在其中安插人手,以控制山西政务,此举若不是严惩,大清地方官员安敢入眠。”

    “江南士子听闻山西之事,联名上表请愿。”

    ……

    一个,两个,三个……康熙耐心的在上头数着,站出来弹劾老三的官员居然占到了四分之三。

    而这些人安排给老三的罪名,没有一条是用来充数的,条条都打算将老三钉死在耻辱柱上。

    山西乡绅的联名告状书,来自五个省份地方官员的联名上书,江南士子的联名上表。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