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拦河大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被封大司马后,杨广第二天就跟杨坚说了自己的大运河计划,杨坚闻言当即拍板。

    杨坚看着杨广绘制的大运河地图说:“大运河,大运河!运河成了中原大地便算一体,虽然可能耗资巨大,但是得做,一定得做。”

    “父皇,运河要做,先修广通渠,长安与洛阳之间只要贯通,可免长安如之前一般陷入粮食慌之中,也可以更好的激活洛阳之潜力。”

    杨勇思考了一会:“大兴城仍在建,可有多余人手修建广通渠?”

    “儿臣算过了应该是可以的。”

    “那就做起来。”

    “儿臣打算领着宇文恺先走一遍路线,先寻得最好的路线。”

    “去吧,朕准了。”

    杨广领命就走,杨坚再次回身看这样杨广的地图,眼中熊熊的欲望在无人之时喷薄而出,独自大笑着说:“阿摩真是奇才啊奇才,如此大规模的项目旁人哪里敢想,更别提做了,但是他敢想,而且胸有成竹也敢做,虽然耗资巨大,但是阿摩历来会赚钱,能省钱,朕倒要看看他这次到底打算如何做。”

    杨广回家收拾东西,跟李渊交代完了大兴城的事情之后,带着宇文恺在第二天就出发了,而且为了保险杨广去兵营领了三百精兵出门。

    算来这还是杨广穿越过来之后第一次出远门。

    骑着高头大马领着队伍出发前往洛阳的路上,宇文恺就骑马在身边。

    宇文恺边走边问:“殿下真打算开凿广通渠?”

    “自然,不开凿我说这事情做什么?”

    “但是殿下还未实地考察过,如何确信能通。”

    “这不就带着你来实地考察了。”

    总不能告诉你,历史上就是这么修的吧。

    先到大兴城西北渭河之处,杨广面向渭河说:“宇文恺,我算过了,从此处引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三百余里,因为有汉代漕渠故道所以开凿路线基本可以遵循,但是因为我们需要开凿的更为宽大让船舶可行,所以路线一定要更仔细。”

    “殿下考虑的是,但是开凿河渠,工程浩大,而且开凿之后的维护往往比开凿所耗之成本更大,并且得长期维护,不然很快就会淤积。”

    “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我并无好的办法,但是殿下可知郑国渠?”

    “自然知道。”

    “郑国渠是秦朝修建,但是至今郑国渠仍能使用,殿下可知为何?”

    “愿闻其详。”

    “因为郑国渠所流经区域区域可以很好的灌溉农田,养活的了许多的百姓,所以如果郑国渠淤积那么沿岸百姓就会缺水,农田就会无法灌溉,如此情况下郑国渠但凡有淤积之情况,当地的百姓比官府还急。”

    杨广明白了宇文恺的意思,按照这年代的技术,淤积不可避免,唯有治理,而治理绝对不能纯靠官府,唯有将之与民生相系这样才能让百姓们也自发的有治理的欲望,这样才能长期治理。

    谈及民生杨广忽然就想到了大坝,现代的大坝拦水成湖,抗击洪涝和农田灌溉还能发电。

    按照现在的能力,发电都还没发明出来,而且也没能力在这些大江大河里面造出大坝来,但是转念一想在这种新开凿的运河上造个大坝似乎可行。

    按照现代运河来说,在运河中造大坝几乎就是脱裤子放屁,毫无用处。

    但是这年代不同啊,因为中原地势平坦,要造如此长运河需要紧密的计算,但凡一个地方不对,水就通不了,但是中间拦上大坝允许一定落差就方便很多了,而且有了大坝,水流会变得更加的平缓,在这个没有机械化动力的时代,更平缓的水流意味着逆流之时会更加方便。

    存续的水源也会更多,对民生和商业都有好处。

    杨广这就在渭水河旁堆了两条有落差的河道模型,然后用一块木板挡在中间充入水对宇文恺说:“在运河选址的时候,找落差稍微高一点的地方,建造一個拦河大坝,将水源存续起来,等上游的水源超过的大坝设定的存续高度就会流入下游,这样的话上游存续水源就凭空多了出来,再挖掘支流,引入灌溉,你觉得如何?”

    宇文恺皱着眉头看着模型,理论上来说这样的拦水大坝他们是没有能力建造的,但是考虑到杨广现在搞出一个水泥这种新材料,外加上广通渠经过区域地势本就较为平坦就算是有落差,落差也不会太大,对于大坝的强度要求不算大。

    而且因为运河尚未开凿,可以在开通之前建造好,也就是平地搭建,再次降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