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7 章 太宗上位计【二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据说,建隆二年杜太后病危,曾在赵匡胤侍疾之时召赵普进宫记录遗言,对皇位继承问题做出了一番交代。

    杜太后将赵匡胤之得天下归纳为后周幼主即位,国无长君。为了避免宋朝重蹈覆辙,应当将皇位传给其兄弟,这方才是社稷之福。

    这份遗书被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得名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的疑点可谓重重,关于到底有没有这个盟约,如果有,这个盟约上又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会在太平兴国六年才昭告天下有这个内容。

    总不能真如大家调侃的那样,找了六年,才终于从犄角旮旯里把这个金匮找出来吧。】

    已经正式登基称帝的赵光义:……

    怎么,他就想要在太平兴国六年再拿出来怎么了?

    既然是疑案,那岂不是正说明了后世历经千年争吵也没有吵出一个结果来,这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吗?

    赵匡胤更是哽住。

    是他赵光义不想找吗?那肯定是找不着啊。

    他这个开国皇帝还没死呢!

    即便是他娘当时真有这个想法,他自然也不会让赵普记录下来,还藏之于金匮之中,更不会让赵光义知道还曾有过这么一回事。

    开什么玩笑呢,还嫌赵光义的觊觎之心不够大吗?

    不过……

    自己的弟弟他还是了解的,就按照赵光义那狭小的心胸,一旦上位,怎么可能放过昔日的敌人赵普呢?确实也只有这样的一份“大礼”才能使之前嫌尽弃吧。

    赵匡胤在心底冷哼了一声。

    【其实,金匮之盟是有其存在的客观外部坏境在的,如果赵光义一登基就大大方方拿出来,那么我相信绝大部分人虽然会对其真实性有一点猜测,但还是会更倾向于真的曾经有过这么一份盟约,最多就是润色了亿点点而已嘛。

    毕竟虽然我们以一个后来者的角度可以看到,在赵匡胤去世的时候,其儿子已经长大成人。

    但是杜太后去世的时候,赵德昭才不过十岁,那是妥妥的幼子,再考虑到杜太后的人生经历,在她活着的时候见过的那些五代十国时期的君王,就没一个在位能超过十年的,瞧着这宋,看起来跟那些割据政权也没什么分别的样子,她对于皇位传给孙子,有所顾虑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但经过宋太宗一番猛如虎的操作,金匮之盟的可信度只能说是断崖下跌。】

    赵光义听到前一半还忍不住心情激动,就是嘛,在他看来,金匮之盟的内容再合理不过了。

    莫说他娘去世的时候德昭才十岁,就是当真二十来岁,那也是个涉事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哪里能够解决他即位之时那样复杂的内外情况嘛。

    若不是在自己的英明带领之下,国家又岂能这么快遍步入正轨呢。

    赵光义对于天幕所贬低自己的那些话,是一个字也万不愿相信的。

    【即便是仍旧认为金匮之盟是确有其事的

    人,对于金匮之盟的内容,显然也不会相信宋朝的《国史》中的所谓“单传约”。

    好吧,其实连宋人也不相信这会是个单传约。

    所谓单传约的意思呢,就是只有赵匡胤将皇位传给赵光义,至于赵光义传给谁,那就没有约束了。

    因此,纵然是对宋太宗有上一层当朝皇帝滤镜的宋人,在自己的私史之中,也更加偏向于所谓金匮之盟,是三传约,即赵匡胤将皇位传给赵光义,光义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

    沉默,是如今的赵匡胤。

    好吧,退一万步来说,便是当真有这么一纸盟约,他还在现场呢,真搞出一个单传约,是觉得他到底是个什么品种的傻子不成?

    就算为了国家稳固之大计先行妥协兄终弟及,但人又如何能不爱子。

    江山是他自己亲手打下的,他如何可能不希望千秋万代之后,坐在皇帝宝座之上的,是他赵匡胤的儿孙呢?

    如今看来,还是亲手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才最靠谱。

    【然后就不得不提到金匮之盟出现的这个奇妙的时间。

    在太平兴国五年所著之《太|祖实录》之中对于所谓金匮之盟,并无一字提及,也恰好证明,金匮之盟的出现,确实是在太平兴国五年之后。

    其说法最早见诸于史册,诶,这不巧了嘛,正是太宗他儿子宋真宗时期重修的《太|祖实录》,也被称之为《新录》。

    可能是太着急为自己亲爹在太|祖朝找点存在感,《新约》之中非但详细说了金匮之盟之事,甚至说太宗也在现场,一下子直接打击了整本《新录》的可信度。】

    赵恒:???

    怎么就打击了《新录》的可信性了?

    难道不正是因为他爹在现场方才更能体现他爹深受信任,并且在当时已经是无法撼动的一大力量了吗?

    岂不正说明这皇位非他爹莫属?

    赵匡胤表示,能不能尊重一下他。

    如果没听错的话,这本实录的主人公应该是他才对吧。

    【尤其是,作为给太宗贴金之作,这个《新录》已经是惯犯了。

    譬如它说正是因为赵光义叩马直谏,方才有了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时所立下的不扰民,秋毫无所犯的军令,更是摇身一变,成为了陈桥兵变的主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